原料库

民企投资农业产业难在哪

2024-01-28 原料库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方法。然而众多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却对投资农业产业裹足不前,这是怎么回事?全国工商联调查组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经营的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反映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我国目前有2300多万个个体工商户,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不足2%;在全国300万私营企业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户数也不到2%。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在新技术、新成果的采用、研制开发上,大多资金匮乏。农产品多为一次性收购,全年加工,资金占用量大;农产品销售,慢,回收期长。农业生产风险大,回报率低,国家的扶持资金总量小,一般的非公有制企业很难享受到扶持资金。有的即使拿到了项目,资金也很难及时到位。现在许多非公有制企业采取租赁土地和厂房的形式经营,在申请贷款时,银行需要资金抵押,而“活口”不能抵押,使得企业贷款很难。目前投融资体制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来源。

  我国还缺乏有效的农业企业风险保障体制。农业企业同工业公司不同,它在承担市场风险的同时,还要受自然灾害的制约。农业保险是一个谈了多年的难题。随着我们国家保险公司商业化进程的加快,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商业保险公司难以承受农业保险的巨大风险和高赔付率。就保险业务而言,一般赔付率超过60%,就会发生经营性亏损。人保北京分公司农业保险1983年到2001年的年平均综合赔付率为138.9%,加上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不够,这使得农业保险业务难以为继。目前我国保险业务已基本退出农村市场,农险专业技术人员改行,农业保险几近消失。

  我国的涉农部门很多,互不统属。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办个事程序复杂、费用高。比如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程序很复杂,申报时间长,每个产品申请费要花万余元。成千上万农户在种植、养殖、防疫和技术培养和训练等方面需要给予指导和服务的时候,涉农部门却难见踪影。国家出台了很多农业优惠政策,在真实的操作中由于涉及部门多,处处打折、层层打折,最后落实到企业几乎成为一纸空文。据调查,农产品增值税抵扣及所得税返还,用水用电等优惠政策,60―70%的县级以下的民营龙头农业企业根本没办法享受。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工商注册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工商部门把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同公司,提出过高的注册资本金的要求。不少地方的行业协会按产、加、销分段设置,没办法真正发挥作用,在维护企业和生产者的权利和利益方面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黄孟复认为,当前我国涉农企业急需解决的是发展资金问题。我国政府每年投入农业资金达到几千个亿,但总见不到多大成效,为解决涉农企业的资金困难问题,黄孟复呼吁,国有银行要“上山下乡”,他期盼着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发展起来。同时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政策,明确融资、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支持措施,要帮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在许多国家,农业保险已成为政府扶持农业的重要手段。他们健全的保险制度有效地降低了投资农业的风险,加之对农产品的政府补贴又高,这就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和农产品加工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农业产业多是微利经营,且农业自然灾害频繁,为减少涉农企业的后顾之忧,黄孟复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建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和产业化风险保障基金,拿出一定的财政资金提供再保险业务,以分担基层农业保险的风险。

  黄孟复说,目前我国真正有实力、存在竞争力的民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还很少,所以抓紧培育民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已成为当务之急。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进军农业,对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至关重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农民无工不富”,农业产业化经营可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全国有1/3农户不同程度参与农业产业化中,每户增收千元左右。农业产业的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不能离开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带动。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是抓好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牵头能力强,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强弱和牵动能力大小,必然的联系到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

  农业产业化要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社会化服务。黄孟复认为,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要积极兴办区域性综合服务实体和跨区域专业化服务实体,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到人员专业化、经营实体化及服务系列化。要加快发展农业经济信息网络的建设,尽快形成覆盖全国、省、地、县、乡的农业经济信息网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得益”的原则,全力发展各类农村中介组织,组建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总之,深刻领悟“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中蕴含的哲学意蕴,定能为黑龙江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为主的发展道路提供重要导向,助力黑龙江可持续发展。【详细】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